研究生系列论坛“国际化语境下的当代版画之路”(第一期)及公教活动回顾

学术讲坛
由广州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和研究生处共同主办的广州美术学院研究生系列论坛国际化语境下的当代版画之路,项目共计划举办十场学术讲坛及专业交流,第一期于2021928日下午在昌岗校区成功举办。广州美术学院研究生工作部部长侯旻翡、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彭新东,绘画艺术学院副院长兼水彩画系主任陈朝生,绘画艺术学院版画系副主任胡贤武,还有何汉明等其他院系教师代表和各院系研究生参加了学术讲坛。本期学术讲坛由绘画艺术学院版画系副主任郑星球主持,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周亭老师担任翻译。

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学院张敏杰教授

本期论坛由两场讲座组成:第一场《绘画的高度》,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学院张敏杰教授主讲;第二场《木口木刻的起源与神话的重构》,由保加利亚艺术家彼得·佩特科夫·拉扎洛夫先生主讲。讲座开始之前,学术主持郑星球向在座老师和同学们介绍了本期论坛二位艺术家的专业特长和学术成就,并对他们受邀前来讲学表示热烈的欢迎。

学术讲坛由绘画艺术学院版画系副主任郑星球主持

在第一场讲座《绘画的高度》中,张敏杰教授以世界经典绘画为范例,通过精练、生动且鲜明的观点,分享了海量的中外名家绘画作品,其中包括油画、壁画、版画、国画、装置等多种形式,涵盖了从文艺复兴时期到现当代有代表性的经典名作。张敏杰教授从绘画创作层面所关联的画理上,对各种创作风格进行解读并提升至创作规律和创作方法,从分析和研究的角度,提出有高度的见解及观点,脉络清晰,主次分明。

讲座现场

讲座期间,张敏杰教授重点介绍了版画作为一种独特的国际语言其艺术形式在当下国际化语境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文化传播作用,他提倡艺术家应积极参与到国际交流中。同时,他通过分析多件重大历史题材的经典名作,强调了主题性创作在特定语境下的重要意义和历史价值。他认为,尝试主题性创作是同学们不可多得的锻炼机会,应该积极参与,勇于挑战。张教授还分享了个人的版画、壁画、油画和装置等方面的创作心得,其大量的精品力作和不断探索的创作精神获得大家的一致好评。   张敏杰教授建议,同学们在创作过程中要向大师学习,吸收传统中好的东西,同时要不断创新,在创作观念、语言表达、技术技法等多方面勇于探索;要注重作品的艺术性、学术性和原创性,在学习经典的基础上走出自己的独特道路,更新创作理念,提高创作水平。同时,他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主题性创作,把握时代脉搏,让艺术服务于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

保加利亚艺术家彼得·佩特科夫·拉扎洛夫先生

在第二场讲座《木口木刻的起源与神话的重构》中,彼得·拉扎洛夫先生从版画的起源谈起,概述了版画艺术与印刷技术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他认为,版画史就是一部技术发展史,版画起源于中国,它代表了印刷术的发明、应用与推广。14世纪木刻在欧洲的兴起,作为高效且低成本的图文传播手段,版画继续存在并发展演进,尤其是到了15世纪中叶,约翰内斯·古腾堡发明了活字印刷机,使图像与文字的印制方式产生了革命性的变革,快速制作一本书的多个副本成为可能;插图、装饰和文字不再雕刻在同一块木板上,而是分开雕刻,然后组装在印刷机上一起印制。这一技术的提升和发展,产生了本行业对艺术家和雕刻师的需求,他们广泛地为书籍插图和出版商工作。文艺复兴时期,德国的阿尔布雷特·丢勒是参与此项工作最具盛名的艺术大师。
不断增长的图书生产市场,对高质量艺术图像的需求促进了这一行业致力于不同材料和技术的试验。18世纪中叶,英国艺术家托马斯·比维克在总结了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发明了木口木刻这一版画形式。此后,木口木刻取代了铜版,成为书籍报纸插图的主要手段。法国插画界巨匠古斯塔夫·多雷成了这一时期的楷模,他一生创作了超过10万幅画稿,并为那个时代的几乎所有重要书籍都做了插图,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可以说,多雷造就了木口木刻书籍插图的高峰,也创造了木口木刻应用于印刷领域之神话
然而,木口木刻在印刷出版领域的盛行,也导致其复制功能超过了艺术性的问题。到了19世纪末,木口木刻逐渐被胶印和摄影等新技术所取代,雕刻师的专业行业也逐渐消失。为了重振木口木刻的原创性和艺术性,1920年伦敦兴起了木口木刻家协会,吸引了诸多著名艺术家,该协会对维持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但总体来说,目前在英国以外的欧洲大陆,坚持以木口木刻技法进行创作的艺术家寥寥无几。
彼得·拉扎洛夫先生以图片形式呈现了各个时期重要版画家的木口木刻作品,让同学们得以一窥这项技艺从起源、发展到兴盛的历史。在肯定木口木刻曾经辉煌的同时,彼得先生也对该技艺目前在欧洲日渐式微的状况表示遗憾。当然,他也乐观地表示,木口木刻作为一种独特的版画语言并不会消亡,其复兴的希望或许就在今天的中国,而且将体现在中国年轻一代的版画家身上。他向大家展示了杨宏伟教授等多位中国当代优秀中青年版画家的木口木刻作品,肯定了中国美术院校成熟而完善的版画教育体系,使得这一历史悠久且有国际化语言的绘画形式得以传承并发扬光大。两场精彩的学术论坛,为在场师生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也让大家对国际化语境下的版画创作与发展问题有了新认识、新启发和新思考,尤其是对我院研究生素质提升和观念更新将起到积极的引领和促进作用。

张敏杰教授与彼得·拉扎洛夫先生互赠作品集

讲座嘉宾合影

讲座现场

木口木刻技法演示公教活动
9
29日上午,由广州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研究生处和美术馆共同主办的国际化语境下的当代版画之路学术论坛暨胡一川艺术与文献展公教活动——木口木刻技法演示在昌岗校区成功举办。本次活动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大厅举行,保加利亚艺术家彼得·佩特科夫·拉扎洛夫先生应邀为观众公开演示。现场活动由绘画艺术学院版画系副主任郑星球主持,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周亭老师担任翻译。

公教活动在美术馆实施预约参观的模式下仍吸引了众多观众,不少同行专家前来交流。广州市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主任尹秋生,我院教学实验中心主任肖勇,绘画艺术学院副院长、水彩画系主任陈朝生,美术馆传播教育部主任薛燕,跨媒体学院何汉明副教授以及本校研究生和来自各地的专业人士观摹了演示活动。

公教活动分雕刻演示和印刷演示两个环节。示范活动伊始,彼得先生首先介绍了木口木刻的艺术特色和雕刻原理,同时,他结合木口木刻的艺术特色,拓展性地介绍了与传统雕刻技法相关的其他新材料和新工具。随后,彼得先生进行雕刻技法演示,他根据画面表现语言的需要,详细演示了不同刀具的使用方法,包括雕刀性能、执刀方法、控刀角度、运刀节奏、呈现效果等诸多要素的具体细节,每到关键环节,他总会停下来细心讲解,分析要领,力求让观众听得明白、看得清楚。

雕刻演示结束后,彼得先生开始演示木口木刻印制步骤。通过几种不同纸张和不同油墨的试印,彼得先生认真进行对比,最终选定了中国产的油墨和宣纸,印刷效果达到了预期要求。

由于木口木刻是一门精微的雕刻技艺,彼得先生甚至需要借助放大镜进行演示,而这对于拍摄同步视频的二位专业摄影师也是一次挑战,他们需要时刻保持较高难度的全程跟拍,并且要精心选取最佳角度,捕捉示范过程的精彩细节,并确保特写镜头能同步传输到现场设备上。

艺术家严谨的示范步骤吸引了观众全神贯注的眼睛,大家融入到演示过程的每一个环节,现场凝聚了浓浓的学习交流气氛。

本次公教活动达到了很好的版画技艺普及目的,促进了中欧文化艺术的互动交流,演示活动也为正在展出的胡一川艺术与文献展呈现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现场对话。

Copyright @ GAFA
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168号 广州美术学院行政楼609
Room 609, Administration Building, Guangzhou Academy of Fine Arts,  
No. 168, Waihuan West Road, Guangzhou University Town, Panyu District, Guangzh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