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课谈”系列学术讲座讲座回顾|”风景课谈“系列学术讲座·第一讲

915日,风景园林教研室主任杨一丁副教授,邀请来自华南理工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副教授赖文波,以及GVL怡境国际景观设计总监闾邱杰,在广美大学城校区J203阶梯课室,以线下线上结合的方式,为风景园林、建筑学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分别做了题为装置论、信息化、善意观当海绵城市遇上景观设计的专题讲座,与学生们分享了各自对风景园林专业的理解与拓展,以及对前沿课题的思考与实践。

赖文波:装置论、信息化、善意观
嘉宾介绍——赖文波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LAL设计研究室主持人,GVL怡境设计总景观师,日本九州大学设计战略博士,重庆大学城乡规划学博士后,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健康城市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数字景观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副主任,《新建筑》杂志特约编辑,《风景园林》杂志特约编辑。

研究方向:
安全环境设计、数字景观设计、城市公共设计。其主要从事安全与智慧环境设计的研究与实践,并在实践过程中坚持善意营境的理念,运用景观策划与设计的方法为用户积极营造人性化的美好生活环境。

(赖文波老师)

在讲座中赖老师表示,装置论的基础是道具论,这个道具论又分为狭义与广义两种解释。狭义的道具论是指人类在与自然的对应关系中,为了使生存与生活得以维持与发展所需的诸如工具、器械与产品等。广义的道具论是指人们从生活的本质中发想出来的各种各样的哲学。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下应对城市公共空间新的形式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尝试,在道具论研究的基础上,环境装置论的概念也应运而生。

在有关信息化概念讲解之余,赖教授还通过团队实践——重庆大学B区校园雨水花园建造——深度解析以景观信息模型LIM为支撑的分析设计管理评价一体化策划流程的框架构建。

赖老师还特别指出,在老人和小孩逐步增多的社会环境下,应充分关注这一人群需求,并在此基础之上改善和提升各种人居环境的质量,以真正在设计意识和实践中切实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最后,赖老师还表示精神需求愈加为人们所重视。在这样的未来趋势下,创造都市发展与人们感知需求相结合的城市文化载体已成为不容忽视的课题。在未来,具有感性价值的装置、信息化的物联网以及善意景观必将成为末来城市景观环境设计乃至促进都市生活品质提升的重要趋势。

闾邱杰:当海绵城市遇上景观设计

嘉宾介绍——闾邱杰

GVL
怡境国际设计集团设计总监,风景园林高级工程师,毕业于世界顶尖学府美国哈佛大学,并获得景观建筑学硕士学位。师从当代景观建筑大师乔治-哈格雷夫斯、玛莎-施瓦兹。拥有超过20年的景观设计经验及中美两地跨行业工作经验,获得美国注册景观设计师资格,曾就职于世界顶尖设计机构美国SASAKI事务所。参与了包括北京2008奥运会总体规划,阿布占比LULU岛总体规划,海口东海岸总体规划等国际知名项目。其多元化、注重可持续发展、兼顾社会价值,其景观美学的设计手法获得全球众多客户的认可。

学术成果:

《海绵城市设计图解》、《海绵城市景观设计手册》

(闾邱杰老师指出海绵城市存在的核心问题)

闾邱杰老师在讲座中为同学们深入浅出地介绍海绵城市的概念:城市可以像海绵一样,遇到有降雨时就地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径流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在干旱缺水时又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

相较于传统城市,海绵城市尽少地依靠管道进行快排,转而依靠城市的绿化、土壤等让雨水进行缓慢地下渗,尽可能地将雨水留在本地,减少对管网的压力。这种给排水的方式给我们带来了两个最主要的好处,一是径流控制,一是污染控制。海绵城市旨在达到小雨不湿脚,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效果。

(海绵城市设计思路)

闾邱杰老师还指出,只要通过对海绵城市稍作精细化设计,海绵城市将会成为景观行业的一个全新机会。当今的海绵城市大多都呈现出矮、穷、挫、呆、野、乱的景象,即做法简单、设计粗暴、生搬硬套、杂草丛生、与周围环境不协调。究其原因,海绵城市存在缺乏美感、目标单一、专业度差、缺少联动等核心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闾邱杰老师提出海绵景观的概念,并用一系列优秀景观案例对海绵城市与景观设计相融合做了诠释。

最后,闾邱杰老师通过其主持完成的深圳光明文化艺术中心的景观设计案例,分别从设计主题、多维海绵系统、顺应地形等多个不同的角度来全面系统地深度解析了海绵城市与景观设计融合的设计流程和具体做法。

(现场认真听讲的同学们)

最后,杨老师从更加贴近学生的角度,总结了两位老师的讲座内容,并在最后给予在座学生做提出建议:通过参加各类专业相关学术活动,丰富和拓展对专业的理解与认识;认真对待专业发展历史,并以其为线索主杆,将知识片段组织串接起来;每个专业人物和作品案例的背后都包含着社会背景、设计及观念、技术手段等,学生应主动学会自主挖掘知识宝藏的技能。

讲座回顾|"风境课谈"系列学术讲座·第二讲
9
22日,风景园林教研室主任杨一丁副教授,邀请了任教于华南理工大学的何志森博士,以及GVL怡境国际景观集团的常毅恒院长,在广美大学城校区J203阶梯课室,为2020级风景园林、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分别做了题为参与式观察:从看到看见乡遇:五桂山实践的专题讲座。

何志森:参与式观察:从看到看见

嘉宾介绍——何志森

何志森是建筑师、策展人、MAPPING工作坊创始人、扉美术馆馆长,也是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设计学院兼职教授,目前任教于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曾任教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香港大学等。

(何志森老师)

何老师先从DavidHockney的一幅油画引出每个人根据自身的阅历和对世界的认知不同导致了观看世界的角度是不同的这一观点,建议同学们要不断地启发对世界的认知。何老师提到,当代的学生被手机限制了观察力,而建筑师首先要是一个观察家,再是一个建筑师。他引用PeterWaker“lookingis not seeing”来提醒同学们,在观察时,要先看到再去看穿。

何老师指出,mapping很重要的两个要点是共情揭示共情是指要培养对世界感同身受的能力,揭示是指要去发掘表面看不见的内容。同时,他提出了三个mapping的要求——至少覆盖三个不同的尺度、至少扮演三个不同的角色、至少使用三个不同的表达方式。

何老师还讲述了四个椅子的故事——油麻地的椅子、曹杨新村的椅子、竹丝岗的椅子、番禺的椅子。通过这四个故事,何老师指出设计空间其实是设计关系,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去观察与记录空间里的活动。

最后,何老师表示mapping是从观察、发现、呈现、到介入的一个设计过程,mapping的功能不是客观记录和描述现实,而是重塑人们真实生活的都市。他鼓励同学们可以多去闹市观察真实的生活,感受城市的空间。

(张子祎同学)

何老师还邀请了来自广州美术学院2019级装饰艺术的工作坊成员张子祎同学,分享在2021年夏天组织的成都菜市场工作坊的收获。她表示,此次工作坊中参与的同学通过大量的观察与记录,提出了整理就是设计实现无界打造一个样本三个方案,其中张子祎同学参与、实施了整理就是设计这一方案。工作坊前期,大家通过走街串巷、吃吃喝喝的方式进行了四天的观察与调研,菜市场空间里面也存在收纳不方便、空间分布不合理、下午时段缺乏活力等问题。设计从优化行为和环境、激发下午时段活力作为出发点,以微小性的介入、日常性的塑造作为策略,将菜市场中闲置空间整理归纳后重新利用。

最后,张子祎同学表示,自己通过工作坊对设计以及生活中事物有了新的感知,之后做事都会去留意事物的本质,再去思考能为设计受众做些什么、带来什么?

(何志森老师与杨一丁副教授)

杨一丁副教授对该部分讲座进行了总结,他表示,何老师的分享给大家最大的启示是要用长时间去回望和反思自己做过的东西,并观察后续的效应,这是当代设计师所欠缺的;张同学的演讲中提到现在很多同学纠结于最终会完成什么样的图纸而忽略了设计本身真正的价值,同学们要注意反思。杨老师还表示,希望同学们能见微知著,从微小的角度思考和发现我们和社会的关系,进而以己及人地去了解每个个体对这个世界的使用尺寸,多去了解背后运行的机制。

常毅恒:乡遇:五桂山实践

嘉宾介绍——常毅恒

常毅恒作为GVL集团董事、地产事业部技术总经理,一直工作于设计的最前线,怡境众多具有行业口碑和社会影响力的项目都出自常老师负责的部门。最近地产事业部一项目斩获第十二届全球人居环境论坛(GFHS-XII)授予的全球人居环境示范住区奖

(常毅恒院长)

讲座开篇,常毅恒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了当下行业的现状,分享了项目实施环节中发生的故事,通过实践项目中不同的角度的人、事、物呈现了更加立体的设计行业现状。

常老师对五桂山项目展开了详细的介绍,主要从三个乡村的建设来开展:在和平村项目中,团队充分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美学,运用原生生态材料,结合地产语言、设计语言去进行整合;槟榔山村项目重点挖掘了当地的红色文化,将当地基础建设进行了提升,功能重新进行梳理;田心村项目则是以乡村综合体农业公园作为关键词来展开休闲乡村生活环境的营造。

最后常老师总结道,三个项目中都贯穿着激活、赋能、新生这三个关键词,激活即要找到每个项目中恰到好处的切入点去进行乡村的激活;赋能是希望通过非大拆大建的量变推动乡村实现新的质变,使乡村最终能孕育出属于自己的文化内涵;新生则是在项目中去驱动新的形态。

常老师也在项目的讲述中分享了一些建议给同学们,鼓励同学们多走出校园去和社会中的人聊生活,听取他们的经验和看法,并叮嘱同学们要维持设计的初心。

(杨一丁副教授)

杨一丁副教授最后总结道,常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了很多课堂中所不能体会到的实际项目中的难题和处理这些问题的经验,这是很宝贵的。他希望同学们,一方面,不仅要学会挖掘项目中的独有属性,也要注重对自身特性的培养,去塑造自己的特性,才能在项目中大展身手;另一方面,更要学会如何去构建更为复杂和多元的社会关系,学会去编织社会上的关系。

(嘉宾合影)

Copyright @ GAFA
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168号 广州美术学院行政楼609
Room 609, Administration Building, Guangzhou Academy of Fine Arts,  
No. 168, Waihuan West Road, Guangzhou University Town, Panyu District, Guangzhou